在撂荒地里开启“双抢满眼金黄”模式,武汉收获早稻12.33万亩
金黄的米化成波浪,满眼金黄。从7月中旬开始,武汉全市启动弃耕地“双抢”模式,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7月中旬,是早稻收割和晚稻播种的关键时期。在江夏区胡俟街昔日的荒地上,种粮人已经进入了“双抢”的节奏。田间的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轮番上阵,一派繁忙景象。
在胡俟街道南山村,350亩早稻迎来了收获期,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今年,我们响应政府号召,对村里的撂荒地进行了补种,所有的撂荒地都种上了水稻,让撂荒地重获生机。”德乐多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葛世忠开着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来回穿梭,脱粒箱“吐出”金黄的稻谷,收割机在农村“奔跑”。手里拿着刚打好的米饭,衣服被汗水打湿,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今年葛世忠已开垦荒地700多亩,用于种植早稻350亩、晚稻350亩。“今年机器收益损失比往年减少了一个百分点,产量也有所增加。”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整个机械化作业。葛世忠介绍,“机器移栽的水稻植株数量越来越均匀,质量更好;收割机操作减少谷物损失;无人机将有机肥均匀撒布,让米粒更饱满。”耕、种、收全程机械化,350多亩早稻田,三台收割机同时作业。预计每天收割300亩,计划2天内完成收割。接下来,晚稻种植将在6天内完成。
到今年7月19日,全市早稻收获面积12.33万亩,其中机收早稻面积12.12万亩;939台水稻联合收割机投入运行。晚稻种植面积6.92万亩,其中机插4.3万亩。279台水稻插秧机投入使用。建立13个跨区域机器接收服务站,3511台维修机器和609名培训机器操作员,以应对“双抢”期间的粮食生产。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评论